导航菜单

对4y的女儿超没耐性

她很卢,很吵,很爱哭,从坐月子开始就是这样,宝宝时还可以忍,但两岁后我实在是被她吵死了,就开始用吼的,我是自己带,自己住,老公每天上班14小时,公婆娘家也在外县巿,到现在她4y了,今年九月要让她去唸中班,我目前还有个1y的小女儿在带,唉小女儿就真的是个angel,超好带,也会卢会吵会爱哭,但她很容易哄停,容易转移,到现在,我觉得我真像是故事里的坏后母,是我自己女儿的坏后母唉

最后编辑于:2024/05/24作者: 张家口代孕交流

发表评论

  • 带孩子看儿童心智科 治疗师会教导家长 如何带孩子

  • 呵呵 我女儿现在也4岁 超爱发问又会顶嘴自己意见很多也很爱哭 有时候也觉得快要被她气死了 但换个角度想 她不过才4岁 对任何事情都很懵懂 当我自己没耐性开始对她大吼大叫时 我会强迫自己先走开 不要对她发脾气 等自己情绪稳下来时再跟她说道理 这年纪其实是可以沟通的 我看过一篇文章 它说在处理孩子的哭闹时 记得要停看听 停止自己的不当情绪 看孩子为何会这样 听孩子的声音 有时候妳会发现其实她有自己想传达的事情 共勉之

  • 我是觉得每个小孩气质不同 不要因为老二好带所以让你产生了比较心 这样对老大很不公平 我家状况跟你一模一样 不过我觉得比较神经质的人 如果在吼她会让他更神经质更没有自信 所以我们要求他好好说我们才听 还有适当的忽略她的耍赖行为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连你都放弃她了 谁还会关心她呢??? 所以板妈加油多想些方法会改善的

  • 我是觉得每个小孩气质不同 不要因为老二好带所以让你产生了比较心 这样对老大很不公平 我家状况跟你一模一样 不过我觉得比较神经质的人 如果在吼她会让他更神经质更没有自信 所以我们要求他好好说我们才听 还有适当的忽略她的耍赖行为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连你都放弃她了 谁还会关心她呢??? 所以板妈加油多想些方法会改善的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1 愈吼她,孩子愈难教, 我是觉得版妈是妳累了, 把累的脾气往大女儿身上发, 导致妳看大女儿行为都很讨厌! 妳现在说小女儿很乖, 那是因为她才一岁, 只希望妳不要到小女儿二岁后, 又来抱怨二女儿的不乖! 我老公也是上班14小时, 我是自己带,我了解妳的痛苦处, 孩子会大会学, 吼真的没用,只会让孩子更害怕更没安全,然后在大点她就学妳吼回去, 到时妳要在改正回孩子的坏脾气,要在花二倍或更多时间去改回! (原作者于 2012-04-02 11:05:41 重新编辑过)

  • 妈妈,你为什么生气? 作者:宾静荪   出处:亲子天下 孩子动作慢、爱顶嘴、功课不好……烦不完的事。你搞不清楚为什么老有一把无名火?总是把小事变大事,亲子关係愈来愈差,整个家像压力锅。为什么会这样? 他们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,而且从来不主动整理,一定要我恐吓威胁、大发脾气,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整理。」(妈妈,两个儿子)  「我要出差的前一天,忙得不得了,女儿却跑来问东问西,还顶嘴,我就给了她一巴掌,那是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打她……」(妈妈,一个女儿)  每天,很多家庭里上演着类似的亲子冲突戏码。不论孩子大小、不论为功课、成绩或生活常规,父母发现自己总是在生气,事后却又懊恼不已:为什么要为芝麻小事发那么大的脾气?而且,换一个悠闲的时刻,孩子同样的行为可能被允许。  只是下次,到同一个节骨眼,同一件事又让你气到爆。你发现,「教」养变成了「叫」养,亲子关係变成恶性循环算旧帐。你自认一向爱孩子,根本不想当喷火龙,但就是没办法控制。你问自己,到底怎么了? 情绪冲突变调成家庭暴力  小小的、日常的冲突不好好处理面对,家里很容易变成「受到情绪污染的垃圾场」。在某些极端个案中,这样的坏情绪冲突戏码会变调。家庭暴力的案件逐年增加,其中婚姻暴力比例高达六成,「而且高社经、高教育水準的男性施暴比例越来越高。许多医生、教授不见得打太太,但会长期使用言语暴力或精神虐待,」台湾板桥地方法院少年保护调查官、同时也是亲职专家的卢苏伟忧心的观察。  经前症候群则让妈妈们的情绪随女性荷尔蒙摆荡。在女性生理期间,荷尔蒙让人变得敏感、情绪起伏剧烈。儘管研究显示,只有三~八%的女性有严重经前症候群,然而,妈妈经常性的情绪波动,却会影响家庭。长庚医院妇女身心科医师萧美君有一个个案,父母都是竹科高阶主管,念小学的儿子却在某几天特别容易无缘无故被妈妈打,他偷偷把日子记下来。半年下来,清楚发现妈妈就是在经期那几天,反应特别激烈、没有耐性。  回到日常生活,面对自己经常性的生气,爸妈总觉得很罪恶、愧疚。  「好爸爸好妈妈不是圣人,也有情绪,爸妈不是不能生气,但要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?」彰化师大辅导与谘商系教授高淑贞分析。  很多教养冲突表面看来是孩子行为的问题,其实背后反应的是父母本身的压力和焦虑。  当父母自己累了、着急、赶的时候,耐性就会降低,口气就不好,就容易对孩子任何一个小动作、小行为发脾气。 压力大,找不到出口  更往深层探究,有时候,父母的暴躁,其实是累积了许多日常压力,找不到出口,而家中没有反抗力的孩子,就成为最大的出气筒。 长庚医院医师萧美君观察,愈来愈多妈妈因情绪困扰,前来求助。面对企业要求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,面对完美主义的自我要求,许多女性要求自己扮演好生命中的每个角色,却完全不给自己时间和空间,没有一分钟休息。无法、无处纾解的压力让好脾气、好耐性都不见了。教育程度愈高、一路优秀的妈妈,最希望在人前维持完美的形象。「刚开始的情绪失控还可以清理,但后来就乱成一团。为了面子都在家中解决,孩子被打被骂成为代罪羔羊,」萧美君观察。  压力也影响女性荷尔蒙分泌,扰乱了女性正常的经期。萧美君分析,更年期的平均年龄提早到四十九岁,四十岁停经算正常,忧郁症发作高峰期提早为三十八岁,很多女性更是整个乱经,连情绪波动的规律性都找不出来。很多严重的个案,都是看到孩子无助惶恐的眼神、听到童言童语,人际、职业、家庭功能都不对了,才意识到严重性。  整个环境给爸爸们的压力也不小。但是「台湾的男性在成长过程中,没有学习到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,很多人连自己的感觉都抓不到,更不用说去面对了,」马偕医院协谈中心谘商心理师曹淑华表示。很多爸爸觉得男性的情绪要收起来,不能轻易吐露。有问题不能靠别人,要靠自己。不愿寻求帮助、自己又无法纾解,压力锅效应只能在家里爆发。 切割自己与孩子的成败  家中充满负面情绪的另一个原因,是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、表现不如自己的预期。父母常用「一切都是为你好」当成自己对孩子恶行、责骂的合理藉口。但是这背后反映的是父母强迫孩子複製自己生命经验的控制欲望。  人在成长过程中形塑出来的价值观、理想、自我期待,都会影响自己当父母的角色。一般台湾父母最难抛开成绩的魔咒。高淑贞分析,如果是重视功课的父母,就无法忍受看到孩子成绩不好、或不努力争取好成绩,「因为那是你不熟悉的人生,你期望孩子走的是一个圆满顺利的人生,就是功课好、考上好学校、找到好工作。但如果孩子的人生不照世俗社会或你的方向,你就会有很多灾难式的思考,你就不放心、焦虑。那个焦虑会影响亲子互动。」高淑贞点出很多亲子冲突背后的一个迷思。 许多父母也不能切割自己与孩子成败间的关係。「已经给他们最好的,为什么还这么不长进?」的抱怨里,往往反映出父母自己的野心。「很多父母不自觉的想『透过孩子活出一个完美的自己』,当年不敢承受的挑战,或已享有的荣耀,都希望在孩子身上重生,因为,『培养孩子』比『面对自己』容易多了。」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所长柯志恩在《哪个妈妈不抓狂?》中诚恳反省并提醒。  所以,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自己的问题。但如果反向思考,把亲子关係当成彼此学习成长的历程,孩子功课低落、不专心、挂在网上、晚归等都不再是问题,只要处理得好,都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。因为是学习,容许彼此有犯错空间,亲子互动品质就会改善。  要能真正享受美好、健康的亲子关係,父母需要从三个面向,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。 一、先做自己,再做好爸爸好妈妈  扮演爸妈角色的同时,永远不要放弃做自己。当你愿意为你自己的人生冲刺奋斗时,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,他不用为你感到亏欠、遗憾。不要做完美的爸爸、妈妈,为孩子牺牲全部,「因为没有人可以在委屈的关係中得到真正的幸福,」高淑贞说。 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个性、极限、能力、缺憾及不满足,调整自己的生命优先顺序,想清楚自己人生选择的后果。爸妈要先照顾好自己,才有能量去给予、照顾别人。身心俱疲的状态决不可能有好心情。每天给自己一点安静的时间、空间去察觉自己的身体和情绪。「情绪是一种讯号,背后有一层更深的语言,去了解那语言,去接纳、理解自己的愤怒和焦虑,」马偕医院谐谈中心谘商心理师曹淑华建议。  如果可以,让自己带着笑容出门,带着笑容回家。回家前,父母要以高度警觉觉知自己的情绪指数(从○到十),如果在五、六以下,就先不要处理任何事,不要去管另一半、孩子,先处理自己。累了就先去泡澡、喝杯花茶,或血糖低,吃点巧克力,让自己的能量恢复。 二、欣赏取代挑剔、感恩取代抱怨  提醒自己,做亲子关係正向循环的起始者。去欣赏接纳孩子可以有他独立的生命经验,不须複製你的生命经验,才能开始欣赏孩子跟你不同的地方;而孩子也会在你的欣赏中,找到他的独特本质。  用感恩的心情去看自己扮演爸妈的角色。因为这个角色,让你得以享受给予爱、单纯做爸妈的快乐和愉悦,因此你是心甘情愿、是为自己做的。抱着感恩的心,孩子也因此受惠。  在卢苏伟家里,任何服务都是一种荣幸、一种福分,都值得特别感恩和珍惜。做任何家事的那个人,都一定谢谢家人让他有这个荣幸替他们服务。有一次他演讲到很晚,回到家中已经很累,发现太太也已经累得睡着了,但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有晾上。他难免抱怨的上阳台去晾衣服。晚风袭来,他突然想到,「能够为亲爱的家人服务,实在是很大的荣幸和福气,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太多了,总有一天会是最后一次,就像孩子从小到大接送也不过到高中,大学就不需要了,」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。卢苏伟不是教徒,但是他身体力行,用珍惜感恩的心来服侍自己的家人,就会简单得多、情绪就不容易波动。 三、示範冲突过后关係修补的态度,以及人际智慧的学习  在亲子日常冲突里,重要的不是父母在当下做了什么,而是事后做了什么。高淑贞建议,父母在情绪平稳后,可以和孩子分享,为什么自己那样在意、生气?亲子相处也是在学习彼此对待的人际智慧。爸妈在生活忙碌时,也可以向孩子强调此时此刻不适合讨论事情。孩子在重複的过程中,学习到关照父母的状态。  最后,高淑贞提醒,除非处理的行为很表面,否则改善亲子关係,没有速成做法。任何专家给的建议,不能期待试一两次就立即有效,要多给新做法一些时间,给自己多一些耐性。「如果你让孩子在三年内对你失望,起码也要给他一年时间重新认识你。你关怀他一次,因他没有回应,就失望;但你打他十次巴掌,为何一次就要他立刻改呢?」高淑贞反问。  「亲子关係是一种难得的缘分,是一辈子对彼此的祝福,是人生挫折时滋养的来源,」高淑贞说,「任何冲突都不要以付出亲子关係为代价。」  要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?还是要当压力的来源?父母的选择应该很清楚。但是要坚持这个选择,就是父母一辈子的功课。